泉州智慧公厕,如何让城市方便之事更便捷

宿迁创美
2025-06-27

  走在泉州西街的游客不再为寻厕焦虑——打开手机小程序,地图上跳动的绿色图标精准指引方向,步行76米,用时不到2分钟,一座洁净的公厕便出现在眼前。这个看似微小的场景,背后是泉州布局的智慧公厕网络,全市1856座城乡公厕接入国家住建部“城市公厕云平台”,通过实时定位、导航、厕位状态查询等功能,将“如厕难”彻底抛进历史。

  一、科技赋能,公厕的智慧蜕变

  1.精准寻厕与动态管理

  用户通过“城市公厕云平台”小程序,不仅能查看附近公厕位置,还能获取厕位数量、无障碍设施、母婴室等详细信息,实现“一键导航”。这一系统覆盖泉州1856座公厕,并持续补充酒店、商超等共享厕所资源,织密便民网络。在客流密集的西街,游客实测2分钟内即可抵达最近公厕,彻底告别盲目寻找的尴尬。泉州智慧公厕

  2.环境智能调控系统

  走进鲤城临漳门智慧公厕,物联网设备正默默工作:氨气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,一旦超标,除味一体机立即启动强氧化处理;超声波设备喷洒微雾分解尿渍,配合自动新风系统,确保空气持久清新。此类技术融合了环境传感与智能联动控制,与宿迁创美等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积累的物联网方案理念相通,凸显跨区域技术协同的价值。

  3.人性化细节设计

  第三卫生间、紧急呼叫按钮、智能母婴护理台成为新建公厕的标配。2024年新增的13座古城移动公厕更采用微生物降解技术,自动处理排泄物并减少异味,同时通过防滑地砖、无障碍扶手等细节,照顾老人、儿童及残障人士需求。

  二、古城保护与现代科技的共生之道

  在历史街区增设公厕面临空间限制与风貌保护的双重挑战。泉州的选择颇具巧思:

  移动式智能模块:在承天巷、三朝巷等窄巷区域,投入近200万元部署钢构八角形移动公厕。这些设施在工厂预制完成,现场吊装即可使用,减少地面开挖,保护古巷肌理。

  文化融合设计:公厕外墙采用闽南红砖纹样装饰,与古城风貌协调统一,避免“科技入侵”的突兀感。

  三、从“治厕”到“智城”的治理跃迁

  智慧公厕的价值远超便民本身,它已成为泉州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缩影:

  市民共治平台:市民可通过云平台对公厕卫生评分、投诉,管理部门实时接收并指派人员处理,形成“使用-反馈-优化”闭环。

  资源管理数字化:水电消耗、耗材余量等数据实时上传至泉州智能公厕云平台,推动保洁、补给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向“数据驱动”,降低30%运维成本。

  延伸城市智慧触角:公厕数据与“智慧丰泽”城市大脑联通,融入涵盖治安、政务、教育的全域数字化体系。

泉州智慧公厕厂家

  四、未来:从“解决急需”到“品质体验”

  泉州的探索仍在深化。下一步计划将AI与视联网技术嵌入公厕管理:借鉴泉州电信在晋江塘东村沙堤的安防经验,通过智能摄像头识别人流高峰时段,动态调节保洁频次;甚至联动附近停车位信息,为游客提供“如厕+休憩”的复合导引。当科技创新从宏大叙事渗透至公厕这类民生末梢,一座城市的温度才真正可感可触。

  > 古城街角的一座智慧公厕内,感应灯光随脚步声亮起,背景音乐轻柔流淌。

  > 一位老人按下无障碍厕间的紧急按钮,管理员的平板电脑即刻弹出告警定位。

  > 这些静默运行的科技之力,正将“人的需求”写入城市进化基因的最深处。

  泉州的故事证明:城市的智慧化,不在投入资金之巨,而在于能否让每个生命在细微处感受尊严。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